为民做好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操之过切
春节前后,两则新闻引起我的关注。
一则是春节前,北京叫停互助献血,一时发生“血荒”现象,一些患者的血小板持续下降至警戒线之下,却不能得到及时补充(见财新网报道“失血的春节”)。
另一则是春节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突然宣布,从3月1日起,出台自助处理非本人名下机动车交通违章新举措,后被传为“销分新规”,驾驶员纷纷去车管所处理违章,导致各地车管所人满为患,出现“挤爆”现象(见大众网:车管所快被挤爆!真有必要?官方:人工窗口处理流程无变化)。
有关部门出台上述政策,初心都是好的,前者是为了规范献血市场,打击“血头”,保障用血安全;后者是为了更方便驾驶员网上处理交通违章,限制“黄牛”销分。但为什么一落实下去,却在客观上形成一时的混乱和误解,感觉好事没有办好呢?
原因其实不难找出。一是有关部门在出台政策前考虑不周,结果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当然,谁也不是圣人,不可能对所有可能性完全做有预见,但百分之百做不到,做到百分之八九十,应该还是可以的吧。那些要补血的患者、要销分的机动车驾驶员,看似个别群体,在一些中小城市,可能确实也不占多少人口比例,但若放在人口以千万计的大城市,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出台政策会影响千家万户,如果有这个数量级概念,相信出台政策前就会慎之又慎,考虑再三,反复推演,部署周密,不至于那么莽撞、仓促。
二是正由于考虑不周,相应的配套措施也就没有跟上。把人家旧路堵死,同时就要开出新路,不能让人无路可走。互助献血叫停了,那些着急用血的患者上哪里去找正规、安全、规范的血源?处理机动车违章,说是增加了网上渠道,但打开12123APP,发现相关功能尚未开通或正在验证中。这些就让公众很难接受和理解,有被耍弄的感觉。为什么不能等相关配套措施到位、新的路径开通和完善后,再宣布推出相关政策呢?何况以前的问题虽然严重,但也没急迫到必须马上整治不可的地步,完全可以留些时间从容处置。
实际上,上述两项政策出台后,因为执行中都出了问题,引发百姓诸多不便和怨气,有关部门又赶紧出台补救办法和配套措施以缓解矛盾。而这些补救办法和配套措施如果能在政策推出前就相应备好,做足功课,效果不是更好吗?
三是出台政策前缺乏与公众足够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被涉及群体事先毫不知情,政策出台如晴空霹雳,令其颇为被动。而官方通知、告示一贯“言简意赅”,不肯多说一句半句,以致公众产生误解,小道消息、各种解读以讹传讹。虽然后来有关部门也出来做一些解释工作,答疑解惑,但乱象和积怨已成。更不该的是,出了问题,还把责任推给媒体和民众,说是因媒体乱炒作和民众普遍理解有误所致,而不是从自身工作不周和处置失当来总结教训。
时值各级政府换届,大批新人走上领导岗位,他们都有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和干劲,都想大干一场,施展拳脚,烧上几把火,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为民做好事,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可操之过切。有句话讲,“魔鬼就在细节之中”,新政出台前,需要把诸多细节考虑清楚,方不会在实施后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以致把好事办砸; 还有就是“事缓则圆”,有些事举重若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要方法对头,步骤恰当,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涉及全局的改革,可以以点带面,不妨先搞一两个试点,试点成功再向全局推广不迟。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