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在孔子墓前,望着那“文革”时被砸烂、后被寻回拼补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碑,回想着导游的介绍,我的思绪又穿越了
十几天前,途经曲阜,特意到孔林看看。
这是我第二次来孔林,六年前的清明,单位组织春游,曾经来过一次,但因时间短促,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游孔府、孔庙,留给孔林的时间不多,匆匆看了一眼孔子墓即离开,回来看资料,说里边其实还大得很,还有《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地等,没有看到,感觉有些遗憾。而且以曲阜“三孔”来说,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孔林,总觉得与那些庙、府相比,这里更接地气,自然天成,空气清灵,又值春季,鸟语花香,虽是墓地,却无阴森恐怖之感,更像个大花园。
不巧的是,这次去,时值入秋,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道路湿滑,想在里边徜徉漫步是不可能了,只好坐上电瓶车,兜转一圈,虽然时间也不长,但至少环园一周,走马观花地弥补了上次未能一览全境的遗憾。更有导游坐旁边简要介绍,对于孔林的知识又比上次增加了不少。比如什么是“五孔不入”?为什么孔林中鲜有乌鸦和毒蛇?哪个是孔尚任的墓?为何他身犯罪责却能葬进孔林?哪个又是乾隆女儿的墓地?为何她能葬入孔林?等等。
我印象较深的有两处介绍,一是经过76代衍圣公孔令贻家族的墓群时,导游讲,在“文革”时,这一墓群被毁得最惨,可以说掘坟刨尸,当时孔令贻及妻妾虽已故去四五十年,但尸骨仍存,被曝尸数日,然后焚烧。而孔子的墓也被炸开,只是里边是一座空坟。有传说当年秦始皇就曾刨过一次孔子坟,后来的孔子墓就是一座衣冠冢。据说孔令贻的儿子、第77代衍圣公孔德成自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去台后,至死未回曲阜,和此事大有关系,因为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祖坟被刨,可谓奇耻大辱。
我回来查了下资料,孔林在“文革”罹难可谓触目惊心,搜百度,史实随处可见,这里不必赘述。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孔林,大部分是最近二三十年的重修重建之物。而我以为,孔德成至死未归大陆,也可能与“三孔”被过度商业开发有关,“三孔”周边,商铺店肆比比皆是,旅游业、商业搞的倒是有声有色。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曲阜的老乡提着孔府家酒到台北专程请老爷子回乡,老爷子只瞥了一眼那酒,淡淡地说“我们家从来没有过这种酒”。“文革”中的大破坏加上改革开放后的大开发,在老爷子眼里,不仅人非,物亦不是,何谈乡情。
孔德成2008年年中去世,也未见有归葬孔林的遗愿,成为惟一一位没有入葬孔林的衍圣公。孔德成的儿子早逝,他的孙子孔垂长则有记载于2011年回曲阜祭祖,这是孔子嫡传后裔自1949年后首次回乡祭祖。
导游介绍的第二处给我较深印象的段子是说,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过这里。我问她当时在哪儿,她说就在园子里,但没有见到习总一行。我回去后查资料,确实,去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随后同有关专家学者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发言后表示,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不过,与导游讲的有出入的是,此条新闻并无明确讲习近平当天到过孔林,只是讲到了孔府。但新一届领导人对孔子的重视和殷殷之情是毋庸置疑的,包括今年5月习近平考察北大时,手拉着著名国学大师汤一介的手,了解《儒藏》的编纂情况,而汤生前有个职务就是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还有,今年9月24日,习近平更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如此高规格,也属历史首次。
伫立在孔子墓前,望着那“文革”时被砸烂、后被寻回拼补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墓碑,回想着导游的介绍,我的思绪又穿越了,眼前忽而看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府上下为保护经典东躲西藏;忽而看到汉高祖刘邦途经此地、首次以祭天大礼祭奠孔子,开后世帝王尊孔之风;忽而看到“文革”动乱,成百上千红卫兵小将高呼打倒“打倒孔老二”的口号、冲入“三孔”,打砸抢烧,掘坟扒墓;忽而看到近年电视经常直播的豪华、盛大的祭孔大典,声势浩大、鼓乐齐鸣,翩翩起舞,气冲云霄……在历史的翻来覆去之间,这一切,躺在这里的孔子是否地下有知呢?2500多年过去了,孔子,盖棺仍未论定。
写于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