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研究历史出身的胡德平先生,重提《中华工商时报》的往事和“七五”计划,显然不是无的放矢

 

 

在昨天闭幕的第五届财新峰会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胡德平先生致闭幕辞。财新网刊发了闭幕辞的文字报道http://topics.caixin.com/2014-12-20/100766150.html,也播出了相关视频  http://video.caixin.com/2014-12-21/100766188.html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

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个内容,第一个是有关《中华工商时报》的往事。胡德平先生讲:财新杂志的主要领导人原来都在《中华工商时报》任过职,《中华工商时报》是在1989106号一个特殊的时期开办的,不管那个时期怎么特殊,工商时报都坚持了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路线,全力支持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虽然经常受过批评,但基本方向从来没有动摇过。现在这些同志又在财新杂志工作,希望这些朋友继续坚持原有的思想路线,在新一轮的改革视野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当他讲完这段话后,现场自发地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作为曾经的《中华工商时报》员工,现在又在财新工作,我更是心有感触,为之动容,让我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工商时报工作的激情岁月。我印象中,当时胡德平先生担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对《中华工商时报》的发展极尽关怀和呵护,多次莅临报社的活动,给予指导。如果说当时报纸经常受到批评的话,也正因为有胡德平先生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一批主管领导,高瞻远瞩、开明包容、体恤下情、讲究方式方法,《中华工商时报》也才能经历一坎又一坎,枝分叶散,薪火相传。

闭幕辞中给我印象较深的第二个内容,是他有关“七五”计划的表述。当然,对于场上就坐的大部分80后、90后而言,他们未必能明白其中要义。要知道,所谓“七五”时期,也就是1985年至1990年,那是中国一个特殊的时代,见证了以胡德平先生的父亲胡耀邦总书记为代表的党内第一代改革家们的风云际会和黯然落幕。

他提到,1985年,中共中央所做的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此前几十年产生的成绩和问题,已有很好的说明,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挤出了不少宝贵的空间和时间,但可惜的是没有稳扎稳打,匆忙搞价格闯关,攻坚克难,但效果大为不彰,当然还有别的很多因素,使这个“七五”计划没有落实。

他认为,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新常态”,针对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这类经济生活中的顽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三敢”的要求,即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过深水区,与“七五”时期相比,党中央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信心一点没有减少,这种战略气概比“七五”计划的决心还要大。现在,中国有了掌控经济发展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一定会在“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实施上,开拓一个新局面,使“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一页重要篇章。  

胡德平先生是研究历史出身,在闭幕辞中重提《中华工商时报》和“七五”计划,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强烈的以史为鉴之意。

他提到《中华工商时报》并充分肯定它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作用,正如他在闭幕辞最后所讲,媒体既是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思想辨伪的市场,又是思想提高的课本,媒体的工作非常重要,希望媒体极力地配合这一轮新常态的改革思路。

  而在中央拟制定“十三五”规划之际,重提“七五”计划的经验和教训,既是对那个时代改革者的追思和致敬,也充满了对新一代改革者继承前辈未竟事业,以更大魄力和胆识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不要半途而废的殷殷期望。

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同事灵子关于胡德平闭幕辞的一段点评,引用如下:

从八九年工商时报说起,是对当下媒体同仁的激励;从二十多年前的改革规划说起,是对既有改革不如意的遗憾与对未来仍保有的期待。

深以为然。 

 

 

 

 

话题:



0

推荐

吴鹏

吴鹏

68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传媒副总编辑

文章